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目的利用家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的方法制作骨关节炎(OA)模型,测定关节炎发病的不同时期,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探索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关系。方法实验组家兔30只行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术造模,分别于术后4W、8W、12W处死10只,假手术对照组家兔10只于术后12W处死。进行股骨髁关节软骨退变的大体评分;取退变的软骨组织,用Western blot印记杂交方法测定软骨组织中MMP-1,MMP-13和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术后4W即可见软骨退变,8W和12W时退变进一步加重,对照组元明显软骨退变,不同组动物关节软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1和ERK1/2的蛋白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水平均较低,造模4W开始升高,到第8W及第12W持续升高;而MMP-13在造模4w时表达开始升高,造模第8W时持续升高,但在造模第12W时MMP-13的蛋白表达下降。结论家兔膝关节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制作OA模型的方法简便可行,MMP-1和MMP-13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以作为OA研究的评价指标。本实验结果提示,在OA发展的过程中,MMP-1和MMP-13的表达不平行.两者上游信号调控通路可能存在差异。蛋白激酶ERK1/2的表达水平从造模第4w开始持续升高,说明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PFA)治疗髌股关节炎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05年5月~2008年5月,采用PFA治疗22例髌股关节炎,男4例,女18例;年龄51~59岁,平均55岁.按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等级分级,Ⅲ级8例,Ⅳ级14例.手术采用膝正中切口,注意股骨假体放置在轻度外旋位,重建髌骨原始厚度,充分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4~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膝前疼痛明显好转,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上下楼梯自如.HSS评分优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2%.结论 PFA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采取积极的康复训练会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比较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上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髋部骨折的风险预测。方法  对93例因髋部骨折收治入院的患者行QCT扫描测量健侧髋部骨密度及进行髋部几何结构分析。患者年龄70~96岁,平均年龄(82.31±7.76)岁,男性21例,女性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62例。分析髋部几何结构参数包括股骨颈区域的最小横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CSA)、横截面转动惯量(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截面模量Z值(cross-sectional modulus Z,Z score)、屈曲比率(buckling ratio,BR)、皮质骨厚度(cortical bone thickness,CTh) 以及髋关节轴线长度(hip axis length,HAL)。结果  QCT所测两种髋部骨折在髋部各区域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股骨颈骨折组的CSA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而股骨颈骨折组的HAL大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股骨颈骨折组在股骨颈前上象限的CTh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结论  股骨颈CSA较小、HAL较长、CTh较薄的老年人群跌倒后更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4.
5.
6.
脊髓型颈椎病的平衡功能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方法 平衡检测仪对脊髓型颈椎病和正常人平衡进行检测,通过测定动摇径总长(LNG)、重心轨迹的包络面积(ENV.AREA)、摆动角度(DEG)、Romherg率和单位面积轨迹长(LNG/A)分析CSM平衡功能,比较CSM平衡功能与颈椎体位和Nurick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CSM患者动摇径总长、重心轨迹的包络面积、摆动角度、Romberg率、单位面积轨迹长与正常人比较显著增加,平衡减退与Nurick分型呈正相关。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静态平衡功能比正常人明显减退.静态平衡检测可以客观反应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髋臼内陷,髋臼运动中心重建和髋关节功能重建是人工全髋置换的两大技术难点。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髋臼内陷时行的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纳入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髋关节造成髋臼内陷的患者16例(22髋)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5例8髋,女11例14髋。所有患者置换过程中均行不同程度植骨,置换后随访28—94个月,平均50个月,行髋关节×射线进行影像学评估,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与结论: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获得影像学上假体良好稳定,假体周围无明显透亮线,移植骨稳定,Harris评分由置换前42.4±8.6,上升为87.5±5.6,关节活动度中屈曲由置换前(45.2±5.5)°,提高为(95.6±5.8)°,外展由(15.2±8.5)°,提高至(32.6±6.6)°。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髋臼内陷,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时,根据骨缺损情况结合自体骨移植,能有效恢复髋关节中心,重建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与无骨折人群的骨密度及骨强度指标,分析导致骨折的可能危险㈥素,寻找预防骨折发生的可靠指标,方法分别将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及65例未发生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和对照组,存其人院后应用双能X线吸光测定法(DXA)测定其骨密度,随后应用髋关节结构分析软件(HSA)计算所有患者的骨强度指标,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校正年龄后两组间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密度BMD值以及骨强度指标中的横截面转动惯量、截面模量Z值、屈曲比率、皮质骨厚度以及髋关节轴线长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髋关节辅线长度P=0.021,其余各项指标p值均=0.000),而股骨颈干角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继续加入相应部位骨密度BMD值校正后两组间所有的骨强度指标都失去了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的增加以及体质指数(BMI)、股骨颈截面模量Z值、股骨颔皮质骨厚度的减小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正相关(P值分别为0.013、0.032、0.001、0.000)。结论骨强度指标联合骨密度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风险预测有重要意义。年龄的增加以及BMI、股骨颈截面模量Z值、股骨颈皮质骨厚度的减小会增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 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术后1d、术后3 m、术后6 m、术后12 m和术后18 m分别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通过测量CT矢状位图像获得骨折椎体前缘、中间的椎体高度,并测量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 m(平均22 m).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伤椎前缘和中间的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矢状位Cobb角则由术前(16.5±4.7)°显著下降至(5.7±3.2)°(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发现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以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压缩椎体以及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出现.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可以防止椎体高度再次丢失和相邻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0.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血骨代谢生化指标以期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对142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组)和141例老年骨质疏松但非骨折患者(对照组)进行血骨代谢测定,测定指标包括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I型胶原羧基端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25(OH)D3。结果骨折组P1NP、β-CTX、OC和PTH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5(OH)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骨代谢测定中PINP、PTH、B—CTX和OC增高,可能预测股骨粗隆间骨折风险增高,由此可以识别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风险人群并给予及时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